所谓“国有史,方有志,家有谱”,家谱与国史、方志共同构建起中华民族历史文献的三大支柱,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安庆市档案馆坚持以人民群众对档案公共服务需求为准则,自觉将家谱档案纳入档案资源建设体系,并作为民生档案资料的重要内容加以收集、保管和利用。
打造特色档案资源平台。以名人家谱为重点,广泛收集民间各类家谱。现存馆内档案特藏室珍藏的家谱中不乏珍本,其中有记载清代书法家、篆刻家邓石如和“两弹元勋”邓稼先的《白麟邓氏宗谱》,记载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的《严氏宗谱》,还有记载著名的政治家、外交家黄镇将军和其为国捐躯的胞弟黄彬烈士的《黄氏宗谱》等,这些家谱蕴藏着历史学、社会学、民俗学等方面的丰富史料,对研究社会习俗和历史文化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。
修复档案旧貌焕发新颜。利用馆藏档案数字化整理加工项目资金,开展家谱档案的修复和抢救保护工作。针对传统载体纸质家谱老化、虫蛀、霉变、酸化、字迹褪变等不同程度损坏情况,采取修补、托裱、去污、去酸、整平、字迹恢复等修复方式恢复原貌,让历史记忆得以重现,让家谱档案得以重生。馆藏珍贵家谱经规范整理后,进行了修复和数字化扫描,实现了家谱档案的电子化存储和便捷化查询。
助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。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,是家庭、家风、家训传承的重要载体。安庆市档案馆发挥“两基地三中心”功能,为家谱档案的安全保管和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。提升“兰台清风”廉洁文化品牌建设,注重发掘家谱档案中的家风、家训、家规和红色基因素材,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当中,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爱国主义教育的滋养,尊老爱幼、勤俭节约、谦和礼让、遵纪守法等传统美德在全馆蔚然成风。(撰稿/初审:杨琼;复审:胡飞;终审:余卫东)
(撰稿/初审:杨琼,二审:胡飞,三审:余卫东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